2018/11 全年度無障礙推廣講座

8 月 31, 2018 0 Comments
您心目中的好生活是甚麼?
在一般人的生活標準中,
可能是出入安穩、
無犯罪風險、
鄰居無複雜交友情形、
腹地繁榮、
購物方便...。

對於一位生活障礙者,他心目中的好生活,可能只是能夠出入自己的家門,到附近公園、教會、選擇自己想吃的餐飲,最後安全的回家。如果您的社區裡有鄰居是生活障礙者,您曾有察覺他經常出現或不容易地出現在社區公共空間中,兩者原因為何呢?您曾否察覺在您生活的社區中,是否有足夠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呢?
社區營造所談的根本是「人」、是居民。因此,我認為一個美好社區的功能是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,來自禮運大同篇先人的智慧,說明一個社區,必須能照顧到每一種人,讓每一種人都會想要一直住下去、出去了還想回來,所以銀髮族的安養議題、青壯年返鄉創業議題、孩童的教育環境議題,都已經有許多的政策與方案在推廣,唯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的生存議題,是經常被忽略的。

上一篇
下一篇

辦理跨社區友善宣導講座:主要是安排社區培力團隊訓練、以及情感教育與生命教育的同理心訓練。並透過拍攝生活障礙者自立生活影像記錄片、舉辦社區共好成果展的過程來凝聚社區共識。

自立生活的緣起,最早可見障礙者自立生活(Independent Living for Disabled People)之思想起源於美國加州的柏克萊,其創始人為—–愛德羅伯茲,居住於教養院,由於罹患小兒麻痺,導致呼吸器官受損,因此需要長時間使用呼吸器維生,不良於行,終日需以電動輪椅代步,但愛德羅伯茲卻沒有因此放棄求學,經不斷努力後於1962年考上柏克萊大學,校方竟以輪椅無法進去學校宿舍,也沒有適合使用的廁所、來往學校路上,處處是輪椅無法進出的台階為由,拒絕其入學就讀。愛德羅伯茲極力爭取就學,終於畢業後回歸社會生活,持續發現社區中有太多生活障礙跟困難,為了消除重重阻礙,他與盟友在1972年組織了全世界第一間「自立生活中心」(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),推廣障礙者和一般人一樣有「自主決定權」並完全參與社會之哲學思想,且強調「障礙」為一種個人「特徵」,增進社會大眾對「個別差異」的重視。隨後障礙者自立生活的概念迅速在全球擴展。自立生活的中心思想就是「不論多麼重度的障礙者,都有權利自我決定生活方式,掌握生活的主導權,自由選擇想要居住的社區,過著自主的生活」,目前亞洲國家中韓國、巴基斯坦、尼泊爾等,都紛紛創立自立生活中心,在日本已經有123個自立生活中心,韓國有超過70家自立生活中心,其中日本及韓國已經施行對重障者最重要的「個人助理」制度。台灣少數地方已經開展相關措施,但仍有許多障礙者表明非常不適用,因該政策並未真正從生活障礙同理的角度出發。

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不方便的時候,但是這些障礙朋友的不方便,時間很長,無障礙的友善環境不是為身心障礙朋友特別設立的,而是全民的福利,是未來每個人都用得到的。臺南市無障礙協會致力於解決所有無障礙問題,以通用設計的標準來嚴格監督、提倡改善,不友善的重點不只是硬體設備,更重要的是人心,是否能設身處地的為不方便的人著想。

By dinohadmin